新闻中心 /
News Center

【神话传说】话说爆竹祖师李畋的“入行秘籍”,今天说来仍是稀世之宝。

time: 2019-09-10 17:06:53 作者:
点击标题下「蓝色微信名」可快速关注

         相传,李畋发明了爆竹,并得到皇上恩准,得以广为流传。后人敬奉李畋,尊称为"爆竹祖师"。他有一套入行规矩,首先,是对自己的约束和提醒。后来,有人来学技艺,自然,对徒弟们起作用。相传至今,后人称之为"入行秘籍"。

        古代的爆竹,起初,外筒的主料是竹子,取材于上等好竹,韧而难裂,粗细匀称,选材之事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熬制硝土,亲力亲为,要求净而无杂。后来,用纸作筒,对纸张要求,切裁大小,裹纸层数等,均有严格规定,不得随随便便。制作的工艺,流程分明,相当严谨;行事之前,面对神位,虔诚叩头念咒,祈福安定富足;制作时,手足干净,心无杂念,细致用心,动作轻缓;制作用的工具,摆放整齐,擦拭干净,用后归原。制作后的爆竹,少有存储,一般,即用即做,几乎不多余。……。

         还有意思的是,入行之初,必不可少,有个拜师叩头仪式。对天对地对师傅,入行发誓,许愿自咒,不犯天条。仪式虽简短,但严肃庄重。

         传说,天条的内容及来由,还有一些奇闻轶事。比方,你若制作的爆竹,有些马虎,粗质滥造。山神会托梦给你,妖魔会来骚扰你,使得夜不能寐,烦躁难安。若用粗质滥造的爆竹祭祀,谁用谁惹晦气。恶魔邪气不但不能赶走,反而,纠缠不放,怪事缭绕。若谁用"嗟来之食",或不假花费讨要而来的爆竹,用来祭祀,神灵或认不干净、不忠诚,必遭拒绝。

         若谁自我糊弄,弄出个古怪玩意儿,如胶带稀鞭、模压雷、夹膜烟花……。神仙不识这些古怪,只认纸质信物、爆竹硝烟、檀木香火等,其他的,难免遭拒。这些,都只因为,神灵或视为,你的不忠,或看作欺骗,免不了会拒绝你的祷告,祈福会远离你,因果报应,会伴随你。

         相传,爆竹是"降恶神"的化身。只要闻有爆的味儿,十里八乡开外的恶魔,都会退避三舍、绕道远离。爆的这种特殊味儿,不仅仅只有硫磺气味,还有人的旺气。这种人的旺气,便是人间生机,冥界仙气。这大概就是,之所以,神灵感应和寄托,妖魔害怕和躲避的原因吧。可是,经过"冰冷"的机器,加工后的爆竹,抑或人手很少接触、或难以接触,传递人的旺气少了或没了,犯了神灵之大忌呀。现代人,竟不知,还得瑟。

         爆竹,寄予了神的念想,有喜净、无尘、善良等性格之说。"喜净"是说,制作人员、制作过程、内外包装、存放环境、甚至交易到消费者手中,每个过程都得干净清白。"无尘"是说,生产制造者、经营者、还是消费者,都要心无杂念,一尘不染,无非分之想,心诚则灵验,心不诚则不灵。"善良"是说,慈悲为怀,救苦救难,包括祈祷,孝顺,思念,祝福,和祈求公平正义在内的,所有真善美。

        可是,生产供给无序过剩,机械化工业化过度过滥,市场价格恶意竞争,伪发明、假砖家、黑中介,假冒伪劣欺诈忽悠,"禁售禁放"和安全环保恶魔等等,这些丑恶,背离了爆竹的本来性格。是某些满身"铜臭味"的现代人,绑架了无辜、圣洁的爆竹。

        善恶因果,神仙显灵,因果必报应。欲惩罚谁,从不偏袒。例如,在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销售和燃放时,你若不守师门规矩,任性乱来,安全生产事故就会盯上你,让你一夜成为"穷光蛋",这是因果报应。

         在销售交易过程中,掺杂使假,假冒伪劣,哄抬价格或恶意砍价,你财迷心窍、赚来的那些钱,就会"打水漂",冤枉来冤枉去,这是因果报应。

         在许可发证或提质升级中,伪发明、假砖家、黑中介,耍花招,玩忽悠,坑害行业,保不齐,你子孙三代难续香火,因为人在做,天在看,这是因果报应。

         在行业蒙受不白之冤的当下,谁搞栽赃嫁祸、两面三刀,谁搞火上浇油、乱上添乱,谁搞遮遮掩掩、阴阳怪气;谁动辄就搞什么"禁售禁放",以法压人;谁搞只唯虚,不唯实,只唯上,不唯下,不分青红皂白,上面"放个屁都是香的";谁就迟早要"吃牢饭",迟早要遭雷打火烧,这是因果报应。

         不信,你去问问,千多年前的李畋祖师。他当时自立行规时,或许就是这么想的。他自己做到了,后人做到了吗?

          传说,李畋并不保守。"入行秘籍"还包括,既倡导循规蹈矩,又崇尚进化革新。

         爆竹祖师李畋的"入行秘籍",虽说只是传说,后人难以考究,甚至充满神秘色彩。但是,在花炮业界,如此漫长的悠悠岁月里,这一切,似乎都那么巧合。神的造化,如此魅力。

         唯物者,可以不信神。可是,在行业深陷危难险境时,或许,正是再好不过的精神力量,今天说来,仍是稀世之宝。你说呢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公众号平台所有,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出处)(仅关注后可留言)